新聞動態
News
首頁 >
新聞動態>
行業新聞
幾年前,地跨廣東、廣西的鶴地水庫遭遇嚴重污染,局部水質曾經淪為V類,400多萬群眾生活用水安全受到威脅。如今,鶴地水庫的水污染治理已被當地部分干部群眾譽為跨省區水污染治理的“范本”。那么,鶴地水庫水質是如何改善的?是否已形成長效保障水庫水質機制?記者對此進行了實地調查。
一萬句“好話”不如一口“好水”
九洲江發源于廣西陸川縣,流經廣東廉江市,注入北部灣。50多年前,30萬干部群眾肩挑手提,在九洲江上筑起大壩,建設了鶴地水庫,基本解決了雷州半島“十年九旱、赤地千里”的局面??墒?,近十多年來,鶴地水庫卻長期飽受污染之苦,水質不斷惡化。
鶴地水庫2013年4月的水質監測結果顯示,水庫多個點位的水質均未達到相應的水質功能區目標,氨氮、總氮等多項指標的監測數據均超標,水庫上游廣東廉江市與廣西交界的斷面石角監測點的水質已屬V類。
禽畜養殖、非法采砂、工業廢水是鶴地水庫的主要污染源。雷州青年運河管理局(注:鶴地水庫的管理部門)副局長陳培說:“水庫的庫區內原來有豬舍6706間,生豬存欄142.53萬頭,大量豬糞基本未經處理就排入水庫。此外,原來每天還有大約8萬噸生活污水和3萬噸工礦企業污水直排水庫?!?/p>
然而,經歷了近兩年的治理之后,今天的鶴地水庫以嶄新的面貌展現在世人面前。陳培說:“水質從原來的四類、五類甚至劣五類提升為現在的總體三類,個別時段、區域達到二類,是近五年來的最好水平?!?/p>
7月中旬,記者環繞鶴地水庫采訪,發現沿途所到之處水體已經變清,沒有異味,綠色的水面上時有水鳥飛過。在原來水質污染最嚴重的九洲江斷面石角監測點,150多米寬的江面上幾乎看不到垃圾和“水葫蘆”的蹤跡,江岸邊透過江水能清楚地看到水下的泥沙。
“整治之前,厚厚的水葫蘆覆蓋了整個江面,一年中有將近一半的時間水質是四類水?!绷喧Q地水庫石角水質監測站站長伍仕武說,“現在19個水質監測指標的監測結果全部達標,且明顯改善,尤其是氨氮含量從原來的3毫克每升降到了目前的1毫克每升,從原來的劣五類水達到了三類水的標準?!?/p>
“當官的在電視上說一萬句好話,還比不上直接讓老百姓喝上一口好水。水庫的水質在變好,大家都看在眼里,甜在心里?!绷惺擎偩用窭铤Q慶說。
兩地政府頻出“實招”
重拳治污見實效
從2013年底開始,鶴地水庫污染治理力度開始全面升級,廣東、廣西兩地政府開出的第一個“實招”,就是對鶴地水庫周邊及九洲江沿岸的養殖場進行清拆。記者在湛江農墾局紅湖農場看到,一家小型養豬場正被拆除?!鞍俣嗳f頭豬同時往水庫里拉屎,水怎么可能好得了?”陳培說,“盡管阻力很大,但先后拆除養殖場1800多家,完成40家規模養殖場標準化改造,基本清除了養殖帶來的污染?!?/p>
水庫非法采砂也被全面叫停?!斑^去幾年河沙價格猛漲,庫區內非法采砂的船最多的時候有100多艘,那時候黃黃的、渾濁的水布滿了水庫?!标惻嗾f,湛江市、玉林市、茂名市三地開展聯合打擊行動,先后取締砂場99家。
在鶴地水庫第八號壩附近,記者看到,關閉的采砂場已經改造為生態文明教育基地,水庫清澈見底,社會捐助建設的牌坊、廣場、苗木、石凳等成為了游人參觀學習、接受生態文明教育和休憩的去處。
為了解除鶴地水庫周邊工業污染源對水庫水質的威脅,廣東、廣西兩省區共取締非法煉油煉焦廠、小紙廠、塑料廠等企業53家,停產整治塑料加工企業63家。
一連串的生態建設措施目前還在鶴地水庫繼續?!皫靺^60多萬畝樹林將逐步改種生態林,水庫沿岸將建設"兩廣護水林",加強水庫周邊的植被培育?!标惻嗾f。
建設生態利益補償機制
長久保障水庫水質
“干凈的水能吃多久?如何才能長久保障水庫水質?”鶴地水庫周邊一些干部群眾仍有擔憂。
鶴地水庫庫區人多地少矛盾突出,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瓣P閉工廠和養豬場,保護了水資源,但無形中也損害了農民的眼前經濟利益?!崩罴疑秸f,“如果不建立一種生態利益補償機制,補償上游的農民,誰也難以保證拆除的豬場不會重開,取締的污染企業不會死灰復燃?!?/p>
除了建設生態利益補償機制,一些執法人員還提出應當建立水污染治理常態化聯合執法機制,鞏固既有的水質治理成果?!霸趦墒^邊界打擊非法采砂時,有的采砂船一看到廣東的執法船到了,就立刻竄到廣西境內,等廣西的執法船到的時候,采砂船又不見蹤影了?!崩字萸嗄赀\河管理局有關負責人建議,應當建立常態化的跨省區聯合執法機制,形成打擊違法行為的合力。
上一篇:全國近六成監測點地下水質“差”